2004年红孩子成立,并在短短几年间快速成为中国最大的一家母婴购物网站。在中国母婴行业创业的10年间,红孩子前后经历了转型之困(多元化)、创投之争、并购风波、股权纠纷等困境。这些变故不仅仅是红孩子自身的成长阵痛,也是母婴电商大环境的清晰缩影。
从2004年到2007年红孩子一直保持着260%到300%的年均增长速度,08年红孩子的销售收入就已经逼近10个亿。而转型后的09年,其势头一路下滑,2010红孩子网站和目录两块业务的经营收入与09年基本持平。而截至2011年12月份的应收在12亿到13亿人民币之间,后劲明显不足。在低谷的三年转型期后,红孩子因苏宁的收购事件,才使得销售额有所回暖。
为何最早进军母婴销售平台的红孩子,在转型三年后,不断被超越呢?曾经在整个母婴行业风光无限的红孩子只有被收购才能平安度过其转型危局吗?曾与京东、当当并驾齐驱三辆马车之一的红孩子被苏宁收购是趋势还是无奈?收购后的红孩子能否在母婴市场重新找回江湖地位?
销量下降遭遇瓶颈
成立于2004年的红孩子,一度与京东、当当并称垂直电子商务"三驾马车"。2008年,三者营收规模分别为10亿、13.2亿和7.6亿元,它还是业内第一个自建物流体系的电商企业。但根据红孩子联合创始人李阳对介绍的数据,2009至2011年,它规模没有增长,亏损额却分别达到8000万元、1亿元和1.2亿元。
红孩子创始人之一徐沛欣曾经放过豪言,"如果按照此前的速度,红孩子2011年做到30亿元绝对没有问题。"但是现在看来,红孩子的业绩答卷,从09年转型后便有下滑趋势,要实现这个目标已经不太现实。
人事动荡分歧严重
红孩子屡陷人事动荡,四位联合创始人中,郭涛2007年离开,李阳2008年被投资方驱逐,2011年执行总经理杨涛以"长期休假"方式离职。四位创始人分别持有20%左右的股份,没有人能够真正决定公司的未来。
红孩子某离职分公司经理认为:"相对一股独大的创业企业,沟通和执行相对来说难了很多。"然而,坚持到最后的联合创始人徐沛欣否认这一点:"公司打头一天,我们四个创始人就在一个屋里办公。为什么一块办公?决策迅速。"不过,李阳饱含怨言的话语还是反映出彼此之间的分歧:"老徐代表一种投资人的文化,思维也非常跳跃,我们公司中层聚会时说,红孩子最后死在CEO的梦想实验上。"
创始人不断出走的同时,红孩子骨干员工也频繁变动。2008年,红孩子推行徐沛欣主导的职业化变革,以便具备电商基因,先后有几十个中高层被替换。
电商寒冬转型被困
自1997年底中国第一家专业电子商务网站中国化工网诞生以来,电商企业的发展异常迅猛,目前中国已有包括淘宝网、京东商城、红孩子母婴商城等在内的上万家电子商务公司,风投纷纷把投资电商企业作为最佳投资选择。然而自从2011年下半年一些知名电商网站网易尚品、呼哈网等相继倒闭,又有拉手网IPO折戟,似乎一夜之间,电商就成了众矢之的。有电商创业者跳出来悔恨自己入错了行,有投资人站出来抱怨这是一场击鼓传花式的骗局。
无论是"电商泡沫论"还是"电商过冬论",尽管用词犀利,但无不折射出这个行业存在已久的一系列问题。电商企业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拯救电商的危机,已经成了电商高管乃至整个业内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红孩子为何从高峰时跌落?红孩子创始人之一陈爽对此并不讳言:"2008年、2009年在公司发展的高峰期,已经由于互联网布局的不清晰而给之后的多元化埋下了伏笔。"由此又一定程度上摊薄了公司在母婴这个核心业务上的资源投入。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2008年红孩子内部曾经发生过的论证,其时多位创始人之间曾激烈争论:未来是要向电子商务全面转型还是增加目录销售的力量?是继续专注于母婴用品市场还是转向综合B2C?是重塑内部企业文化、引进职业经理人还是让公司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