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进步飞跃,在国内各个领域都有使用。
从去年开始,国内机器人教育开始升温,在机器人产业列入“十三五”规划之后,“各个省区教育部门都更加重视机器人教学,很多学校拨款做创客教育,或者机器人教育。”
尽管人工智能的爆发期还未到来,但与此相关的各种尝试正暗潮涌动。
6月29日,索尼在企业战略会议上透露,公司正在研发情感机器人;6月28日,深圳的Makeblock进行夏季发布会,展示其软硬结合的多款教具类机器人。
在机器人创业领域,除了占比最高的工业级机器人之外,服务机器人也颇受关注。从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不同企业都在切入不同的应用场景。其中,教育机器人近两年逐渐升温,一方面是政策利好推动了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是技术和产业链的进步使产品更加成熟。
然而,对于门槛较低的服务型机器人,艾媒咨询总裁张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不用对服务机器人寄予过高的厚望, 现在很多机器人侧重玩具属性,把玩具可编可控,例如把学习机做成机器人的样子。”
眼下,机器人能较好地应用于教育和娱乐产业,然而尖端技术的瓶颈让机器人止步于更多的应用场景。
机器人教育升温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教育机器人的应用形式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做机器人培训,有面向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教育课程,也有专注于学习操作工业机器人的职业培训;另一类是做产品,包括老师使用的教具和学生们可自行搭建的科技玩具。
获得红杉资本投资的Makeblock则属于后者,Makeblock创始人王建军向记者介绍道,公司为创客、DIY爱好者提供一站式的机器人创建、搭建解决方案,包括金属积木、电子模块,以及软件等各类机器人套件。在发现创客的小众市场达到瓶颈后,王建军便规划向教育这一大众市场进军,率先在国外市场发力。通过运用Makeblock的产品,教师可以用图形化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绘图、编程等。
“去年公司70%的收入来自国外,毛利维持在60%以上,我们产品在国外覆盖的学校为3万所左右。”王建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机器人教育的兴起并不是孤立的,2005年左右美国就开始提出跨学科式的教育,但是之前硬件软件技术应用于教育还有一些距离,现在技术服务于教育变得更加可行,所以才会大力推广机器人教育。”
从去年开始,国内机器人教育开始升温,在机器人产业列入“十三五”规划之后,“各个省区教育部门都更加重视机器人教学,很多学校拨款做创客教育,或者机器人教育。”王建军说道。今年,Makeblock将着力拓展国内市场,合作学校有300余家,通过经销商做2B的生意。
王建军表示,“如果只做几款产品,技术门槛并不是很高,但是硬件和软件工具的结合,平台的构建、工艺链的支持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如何更好地将产品融入到教学场景中,满足学生和老师的需求,需要长久的沟通和磨合。毕竟,在购置了机器人产品后,机器在学校蒙灰的案例也不少。
事实上,这类针对K12教育的机器人是乐高之后的新型“玩具”,低级的教育机器人和积木类似,进行组装教学,高级一点的是学做简单的编程。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产品可以吸引儿童,受众广,销量较为可观。
技术限制
王建军告诉记者,服务机器人的产业链并不复杂,“上游是一些核心元器件,芯片、传感器。如果是高精核心传感器,供应商只有几家,而像电机等元器件的厂家选择很多。然后进行组合的研发,最后是制造,我们的代工厂主要集中在佛山、深圳和东莞。一些国外的教育机器人厂商也会联系深圳的公司进行制造。”
然而,目前国内的机器人技术普遍偏低,处于市场边缘,核心的技术由国外公司占领。核心技术的缺乏,也导致机器人在切入细分行业后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有投资人士表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只有扫地机器人的市场比较成熟,而餐饮服务的机器人、迎宾机器人并没有达到很先进的程度。虽然机器人吸引眼球,但是灵巧程度不足,避障等及时反应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国内很多公司做了机器人的壳,然后装底盘、导入视觉系统,成本在几万到几十万量级,但是并没有出现刚需产品,服务机器人在技术和成本上都没有达到目标。”
眼下,教育和娱乐是服务机器人创业最容易切入的两大产业。
该投资人士还告诉记者,“市面上的陪伴机器人噱头比较多,主要是两三千的产品,功能并不多,虽然装了很多传感器,但没有太多实际用处。有很多公司写了商业计划书来融资,想打造家庭娱乐的陪伴机器人,实际上却一年都生产不出产品。”
从这个角度看,服务机器人要实现技术突破、进行产业升级,仍面临着众多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