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港股泡泡玛特再次下跌,截至午盘股价跌超3%,创上市新低。
此前于7月15日盘后,泡泡玛特发布盈利预警公告称,预期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可能较2021年同期增长不低于30%;预期集团溢利较去年同期将减少不高于35%。是盲盒不香了?还是潮玩“退潮”了?
01
市值已缩水超千亿
董事会解释业绩波动原因
截至7月19日午盘,泡泡玛特延续跌势,跌超3%,现报21.6港元/股。这已经是泡泡玛特连续四个交易日下跌,距2021年2月的盘中高点107.34港元跌幅超77%。市值相比较巅峰时期已缩水超千亿,截至目前,泡泡玛特市值为301.9亿港元。
据中新经纬报道,泡泡玛特董事会认为,集团业绩波动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2022年上半年,由于不可抗因素,集团遵循各地政府的指引和要求, 暂停了部分区域若干线下店铺和机器人商店的运营, 且集团线下门店较多分布于一二线城市,因而相较于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因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物流的时效性,从而影响线上销售;疫情影响客流量及消费者消费意欲减弱,进而影响业绩增速下滑。
二是 由于集团前期业务扩张导致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 因此预计集团本期间的溢利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集团费用占收入比例预期将在未来有所下降。
7月19日开盘,泡泡玛特开盘低开逾1%。截至发稿,报21.6港元,跌超3%, 再创上市新低。
此前于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港股正式上市交易,发行价38.5港元。2021年初,泡泡玛特股价一度涨超100港元,随后便开启了震荡下跌之路。
面对持续下挫的股价,泡泡玛特公司管理层坐不住了, 7月18日盘后,泡泡玛特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以21.1港元-22.85港元/股的价格回购股票867.96万股,耗资约1.9亿港元。
02
盲盒不香了?
据北京商报报道, 泡泡玛特将净利润的减少归结于疫情反复影响客流量及消费者消费意欲减弱、前期业务扩张导致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等因素影响所致。
但在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看来,资本市场不看好泡泡玛特,更多是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存在疑惑,过去泡泡玛特被高估了价值。在未来较强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下行下,潮玩这些品类很难被用户看重并持续重复消费,此外更重要的是 经过一年多两年的普及,盲盒营销概念不再神秘,消费者的热情不在。
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潮玩盲盒曾在一段时间内陷入负面新闻被不断质疑。
2022年初,泡泡玛特和肯德基联名推出6个普通款和1个隐藏款,一度引发消费者抢购,随后陷入浪费粮食舆论质疑中, 被中消协点名,泡泡玛特也在被点名后全部暂停定制盲盒业务。同年6月,泡泡玛特被媒体报道称存在向儿童推销或销售衣着暴露的性感手办的问题,一时引发消费者质疑。此外,泡泡玛特多次因退货难、霸王条款、二次销售、甲醛超标等问题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了解,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泡泡玛特相关的投诉量已经累计达到9000多条。
在业内人士看来,泡泡玛特舆论场上的不占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其走向“失速”。
对于业务运营,泡泡玛特一直想摆脱“盲盒公司”的标签。泡泡玛特CEO王宁在接受中新经纬及其他媒体采访时多次强调, “潮玩才是我们的绝大部分,盲盒只是一个工具。”
03
日本东京开出首店
还将针对海外市场“走出去”
据环球网报道, 7月16日,泡泡玛特在日本东京开出首家门店, 门店位于涩谷大街一幢两层独栋建筑内,开业当天,日本首次发布限定款LABUBU潜水员吊卡引起当地粉丝排队抢购,MOLLY、SKULLPANDA、DIMOO等中国潮流IP也吸引了大量潮流爱好者。借助涩谷大街的潮流辐射影响力,泡泡玛特日本首店引发了当地潮流圈层的热烈反响。
2018年,泡泡玛特开始拓展海外,持续拓展线上和线下渠道,推广品牌和潮玩文化。经过近5年探索,泡泡玛特的出海业务实现了从TO B到DTC(Direct to customer)的转变,陆续将潮玩带到了23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以来,泡泡玛特海外业务全面提速,欧洲首店、大洋洲首店、美国首家快闪店相继落地,不久前,海外首家旗舰店在韩国开业。据了解,日本首店开业后,澳大利亚墨尔本、法国巴黎等地的当地首店也在紧张筹备中,预计下半年将和当地消费者见面。
据财联社,对于海外市场,泡泡玛特还是自信满满的,泡泡玛特副总裁、泡泡玛特国际业务总裁文德一曾表示, 在未来10年,国际业务将是泡泡玛特最为重要的发力点之一。但在大力发展海外业务的同时,也会影响成本,海外业务毛利率可能在短期内处在低位。
同时泡泡玛特管理层透露,预计2022年海外市场收入是2021年的2-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