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校服领域多方沟通、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服市场环境,推动校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由《中国纤检》杂志社主办,“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协办的“2022年全国校服质量提升与监测研讨会”于8月3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消费品处李处长,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彭主任,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冯总工程师,以及其它校服产品监测单位、监测机构等50余名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会议由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方主持。
质量监督司李处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校服作为学生日常穿着的服装,是一种国家关切、社会关心、人民关注的民生产品。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共有中小学生在校生1.97亿人,招生人数4961万人,按照每个学生至少2套4件校服计算,我国的校服需求量至少为4亿套,校服行业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与消费市场。质量监督司将严守安全底线、加强服务引导、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校服质量管理措施,坚持多部门、多行业协同合作,推进校服质量社会共治,共同为孩子们更加幸福健康成长而努力。
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彭主任发言表示,学生服质量监测工作是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文件指示精神的具体的举措,是学生服质量监管工作的延伸。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已连续7年开展学生服质量监测工作,以总局质量监督司的管理为把握方向,联合各地先检机构抽样公开遴选,从政策引导标准制定、行业监管、生产管理等各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学生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冯总工程师致欢迎词。他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领导及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即为校服产品多方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又为江苏地区校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质量安全关系到全国千万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重视和加强校服产品质量提升与监测的研讨意义重大。
如何让“小校服”发挥出大能量,做好校服这篇“文章”值得社会关注。研讨会上,多方专家就校服质量、校服产业前景和校服审美做出解读。
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岩冰在《校服细分领域发展机遇与挑战》演讲中指出,我国服装行业已进入全新重要战略机遇期,校服产业发展和市场规模受社会各方关注,广大家长对校服的消费需求已从基础的质量安全向关注美观与舒适度升级。杜岩冰呼吁将行业从一二十年前的限价文件中松绑,在“统一大市场”文件要求下构建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减轻企业交易成本;同时建议,针对行业目前地区差异大、产业集中度过低、企业规模小的现状,需要走向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才能更有效保障校服生产上下游质量,以审美关照熏陶学生精神气质,体现校服的育人意义。
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监测四处处长王扬就学生服产品质量做《学生服产品质量监测分析情况介绍》,首先肯定了2016年以来我国校服安全性指标和GB/T 31888-2015采纳率在逐年进步,然而东西部学生服品牌化和质量达标率仍有差异;其中小微企业抽样占比超过90%,产品符合率低于大中型、品牌化企业,需求量巨大且需求呈现不平衡性和多样化,校服供给水平层次不齐。针对以上调查发现的问题,王扬认为校服需要从原料、采购、设计、验收等方面进行因地制宜的制度设计。
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局长赵斌做“责任共担 质量共治 不断提升学生群体的校服质量获得感”演讲,从四川省区域校服实际情况出发,分享四川构建校服质量共治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强化监督管理、强化驱动引领、强化优质服务的四项举措,并详细介绍了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实施意见》的制度创新,“组合拳”主要包括明确“五方职责”、建立更民主、更有操作性的校服选用采购流程、健全连续两年抽检强制性标准不合格的校服供货企业列入“黑名单”、开展公证检验试点等。
马鞍山市纤维检验所所长王平聚焦校服质量安全监管如何追溯。他表示马鞍山依托学生用纤维制品监测信息平台,创建了学生服的二维码身份证,使用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读取电子版的检测报告。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华美学学会美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易晓明在质量质检专业眼光之外,从美学的角度看待校服。一件美观、得体、有质感、有文化内涵的校服不仅能够给予学生美的体验,而且能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份上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易教授倡议,校服生产企业应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校服,彰显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将更富有人文情怀的中国色展现在中国校服上,让每天穿在学生身上的校服真正成为学校美育情境的组成部分。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新形势下,校服质量提升、监测与检测”主题研讨会,讨论草拟学生服质量监测工作规程,作为完善中小学生校服质量管理监测制度的一部分,预计于今年9月发布实施。
本次由《中国纤检》杂志社主办,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协办的“2022年全国校服质量提升与监测研讨会”的顺利展开,有效推动中国校服质量管理水平和监测能力的提升,促进校服产业优质供给,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校服安全和美育教育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