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走访渠道时,发现这样一类有意思的母婴店,店员初次交谈尽显热情专业,深入交流更觉主动敬业,给人的印象就像老板娘!为何这些母婴店员能够如此?一起来探究!
“顾客只认我,但不招人又没办法!”
部分中小母婴店或者新开店老板,会觉得招店员难、用店员更难,甚至宁愿自己亲自坐阵,也不愿招他人来店帮忙。我们在走访成都市某区域时,就遇到了这类母婴店。
“最开始顾客只认我啊!我守自己的店、卖自己的货比任何人都好啊!”老板娘这样说,“当时我到店问生意咋样,经常都是一上午就卖了一个奶瓶、一件衣服,而店员只会回答‘没人进店’。可我亲自守店时,上门顾客虽不说从未间断,但还是有的忙的,而且只要是进店的人,基本都能抓住并促成购买最大化,我能让来买奶粉的顾客也少不了买奶瓶、尿不湿,本来只买玩具的都能让她再买个推车!”
这可能是很多中小母婴店老板的心声:经营自己的店,时刻在想如何解决问题;而招来的普通店员只是抱着打工的心态,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大部分是抱怨和逃避,靠不住也不信任!但另一方面又比较愁苦,不招人又没办法,想要把生意做好做大,还想要扩张门店,更多人能干活又是必须的;进货、理货、送货、卖货、守店,光靠老板一把抓有时真的忙不过来!
这个症结就出来了,需要店员,但又不信任店员,关键在于没能很好地培养出资深店员,这确实是大多数中小母婴店遇到较为普遍的矛盾。但以上这家母婴店在后来却做了很好的突破,现在已经有3家分店,老板娘自信满满地透露了这一秘诀——“把店员培养成‘老板娘’!”
“并非头衔区别,而是主人翁意识”
这位老板娘现在的3家店分布在同一个街区,隔着几个店面,由3位老店员单独经营。我们一开始走访时,还以为是三家不同的单店,因为她们无论是坐阵收银台还是跟顾客打交道,都给人一种就是本店老板娘的主人翁感觉。经过深入交流,才知道真正的老板娘另有其人。
“一开始我也是觉得招店员不比自己干,但是后来我也在反思,可能店员并没有撒谎,也许一上午确实都没啥人进店。那为什么我在店的时候,就有人上门、可以开大单?为什么顾客都认我?”
其实,原因并不在于“老板娘”和“店员”这一头衔区分,而是老板娘能真正把店当自己的店,另一方面也比新来的店员在产品理解程度上更专业些,在门店经营方面更有经验些,在待人接物方面更得心应手些,以致于顾客对店员和老板娘的态度和认知千差万别!
那为何不把店员培养成“另一个自己”?这位老板娘就做了3方面改变:
1、“专业是底气,是过关门槛”
一位合格的母婴店员,对母婴、奶粉、营养品、育儿知识有过硬的掌握程度是必须的。现在大多都是90/95后年轻宝妈,大家对科学精细化育儿的追求程度很高。因此进店就有1个月的试用期考试,平时还会要求店员在奶粉智库等专业平台每日进行知识学练考,增进其专业程度。
2、“会赏识和分工,多轮岗锻炼”
当然,除了紧抓店员的专业知识不放松,各方面到位的服务水平也是需要的,毕竟是跟人打交道。但老板也要善于识人用人,前3个月嘴巴溜、善于察言观色的先派去接待顾客,对专业知识掌握更快的先去介绍产品,勤快认真的先去理货、记账、送货。各自都能发挥其优势,建立自信后,后3个月进行轮岗锻炼,然后综合评定、褒奖激励,再进入下一个半年锻炼期,经验日积月累,慢慢就出来了。
3、“平时当个无为的局外人”
包容心态比较重要,尽量无条件相信店员,懂得权利下放。很多时候作为老板,需要给员工一定的成长空间,眼睛看到问题,但嘴不用先去批评店员,手更不用马上去着急代替;而是在观察一段时间后,若店员总是犯同样的错误,说明其在实践过程中还没能自我领悟,这时老板便需指明方向了。
最后,我们采访了老板娘这样一个问题:把店员培养成“老板娘”后,对门店都有哪些好处?她满意地给出这3条答复:
门店整体专业气质尽显,不管谁在店,都是“老板娘”在店,消费者信任度大幅提升;
一将抵三军,大单开得多,人效提高,门店运营效率也进一步提升;
店员自我满足感和获得感提升,外在奖励转化为内在激励,更把门店当自家,经营状况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