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元公布了年报和一季报,2023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8亿元,同比增长0.55%;实现净利润4175.61万元,同比增加0.38%。
2022年,三元股份的液态奶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6.57亿元,同比减少2.46%;固态奶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减少0.13%;冰淇淋及其他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4.41亿元,同比增长8.30%。
2022年1月份,三元股份合并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农畜牧”),其中,以现金10.16亿元购买首农畜牧41.735%股权,此前2019年三元股份已经以现金1亿元购买首农畜牧4.6325%股权;同时,三元股份购买北京星实投资管理中心持有的首农畜牧4.6325%股权。交易完成后,三元股份持有首农畜牧51%股权。
首农畜牧是三元股份母公司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所属公司,由于合并前后合并双方均受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故该次合并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中三元股份取得的首农畜牧的资产及负债,均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5月起,三元股份报表不再合并SPV(卢森堡)及下属法国相关公司,收入同比下降。不但如此,SPV(卢森堡)及下级公司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对三元股份的各项费用均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固守北京、走不出全国一直是三元股份的“痛点”所在。三元股份也一直在尝试着走出北京,但受制于当地乳企、及蒙牛伊利两大龙头的竞争,其全国化效果并不理想。而这也不是三元股份一家区域性乳企的烦恼。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2021年至2022年,整个原料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企业面临巨大成本带来的压力;同时,在消费下行期,加之疫情管控、人流减弱等因素,企业在整个市场的动销能力变弱,终端市场面临萎缩,进而造成企业的业绩下滑。
宋亮认为,存货增加主要是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是疫情影响叠加经济下行,致使消费疲软,终端需求减弱;另一方面在市场疲弱的条件下,其他品牌加强了三元股份主阵地北京市场的动销,抢占了三元在北京的市场份额;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
在两大全国性龙头的强势挤压之下,区域性乳企发展并不容易,低温鲜奶业务成为三元股份、光明乳业、燕塘乳业等众多区域性乳企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
一直以来,北京都是三元股份的“大本营”。2022年,三元股份在北京地区的收入达到了48.34亿元,营收占比达到60%。当前三元股份旗下低温奶产品包括“三元鲜活”、72°C鲜奶等,是其重要的业绩增长曲线。“在北京市场液态奶消费低迷的背景下,公司高端奶及低温酸奶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72°C鲜奶逆势大幅增长。”三元股份在年报中称。
然而,当前伊利、蒙牛也瞄上了低温奶领域,蒙牛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其液态奶收入同比增长2.3%至782.69亿元,其中每日鲜语取得了大幅高于市场水平的强劲增长,稳居高端鲜奶第一地位,低温业务持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现在的整个县域的低温鲜奶市场,还是以区域品牌为主,全国化品牌为辅的品牌格局,未来,随着巨头的供应链,以及生产基地不断完善,等到它们的品牌效应及规模效应大幅上升之后,中国低温鲜奶会陷入相对内卷的发展前景,将会导致区域品牌整体的发展空间、增长空间进一步受限。
朱丹蓬人为,当前三元股份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全国化,它的基地并没有实现全国化发展,而低温生鲜对基地距离要求较高,所以三元股份在低温生鲜这个领域,基本受限于整个华北地区。
在宋亮看来,三元股份想要走出北京地区,不仅要跟当地乳企竞争,同时还要跟伊利、蒙牛这些龙头企业竞争,而它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很难在当地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