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给我分享了一段宝宝经历猛涨期的经历:
原本挺乖的宝宝,突然就“性情大变”,经常哭闹,还乱发脾气,睡觉也不好,总想吃奶,吃奶后能安静一会儿,那两天一直在担心,宝宝这到底是怎么了?
又过了几天,我发现宝宝的衣服好像也变小了,抱着比前几天重了,个子好像也大了点。
刚好到了2个月打针的日子,医生检查时,我就顺便把宝宝的情况和医生讲了讲,医生说宝宝可能是在经历猛涨期,所以吃得多,长得也快。
一岁内宝宝会经历7段猛涨期,新手爸妈要心里有数
从出生后到一岁,是宝宝长得最快的一年,在这段时间里宝宝学会翻身、独坐、爬行、站立、走路。
但这12个月的生长,并不是规律的“线性增长”,而是有快有慢,快的时候就是在经历猛涨期,这一年总共会经历7次猛涨期。
第一次:出生后7-10天;
第二次:出生后第2-3个星期;
第三次:出生后第4-6个星期;
第四次:出生后第3个月;
第五次:出生后第4个月;
第六次:出生后第6个月;
第七次:出生后第9个月左右。
从这个规律来看,前6次猛涨期都集中在前6个月,因此宝宝在半岁前长得更快。
不过,在前6个月里,宝宝在出生后会先经历一个“体重下降期”,不过这是正常的,新手爸妈们也不用太担心。
等到出生7-10天,体重又会开始上升,并逐渐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之后就一直都是上升的状态了。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处于“猛涨期”,可以看这几个信号
对于没经验的新妈妈来说,可能每天给宝宝喂奶,会意识到宝宝突然和前几天不太一样了,又过几天就正常了,而且可能会经常遇上这样的情况。
判断宝宝“这种状态”是不是处于猛涨期,其实也有信号,可以这样看:
一、看宝宝出生月龄
前面刚说了,宝宝出现猛涨期的天数/月龄,因此新手妈妈可以把这几个猛涨期的时间记住。
等宝宝长到相应天数/月龄时,就会心里有数,知道宝宝这几天会经历猛涨期,妈妈自己也可以做好准备。
二、看宝宝的表现
正如前面妈妈的带娃经历,宝宝看着“很不乖、不好带”,其实是宝宝在经历猛涨期。
总结下,当宝宝处于猛涨期时,可能会有这些表现,妈妈们要记在心里,到时候就不难判断了:
1、吃奶情况
明显比平时吃奶次数多,之前可能2-3小时吃奶一次,现在1个小时吃奶一次,就是总想吃奶。
吃配方奶的宝宝也是一样,之前比较规律地喂养,几小时喂奶一次,现在不到点宝宝就会闹着想吃奶,喂奶后就乖了。
不过妈妈也不用担心,这是正常现象,由于暂时发育加快,需要的营养和能量也变多,为了适应身体的变化,宝宝会变得“能吃”。
【京妈建议】:
母乳喂养的妈妈,给宝宝按需喂养即可。只要宝宝想吃就喂给宝宝吃,根据宝宝的需求情况,缩短喂奶时间。
面对宝宝的变化,没经验的妈妈们还是会有各种担心,比如下面两个小疑问:
疑问①:“宝宝吃奶增多,会不会积食呢?”
这点是不用担心的,因为是身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量大,才导致宝宝吃得多,也就是说宝宝吃进去的奶基本都被消化吸收了,一般不会出现积食的情况。
疑问②:“宝宝突然吃得多了,会不会吃不饱?”
这点也大多不用担心,除非平时的母乳量就不够宝宝吃。
因为母乳是会发生变化的,当宝宝频繁吃奶时,频繁的吸吮动作会刺激RF分泌更多的母乳,所以奶量也是会增加的,只要平时宝宝吃得饱,猛涨期也基本能吃饱。
不过,处于猛涨期,妈妈也要吃好睡好、保证母乳质量,配合好宝宝的需求。
尽量保证每天睡眠充足,饮食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尤其是富含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的食物,每天的水量也要保证。
另外,如果妈妈发现这几天奶量增多,宝宝吃不完,总是涨奶,也要及时用吸奶器吸出来。
2、情绪状态
到了猛涨期,由于快速生长也会带给宝宝不适感,可能会有生长痛,宝宝总想伸胳膊蹬腿儿;情绪也会变得烦躁不安,无缘故的哭闹等,变得像生病了一样难带。
【京妈建议】:
妈妈不可对宝宝发脾气,而是要对宝宝多些耐心,多陪伴、多安抚宝宝情绪,让宝宝暂时忘记身体不舒服。
妈妈也要避免自己心情不好,不要因为宝宝突然变得难带,自己情绪控制不好,这样对宝宝不好,也能容易影响母乳的分泌。
家人也要多帮忙带娃,因为这几天的宝宝会很难带,遇上磨人的宝宝,很容易把妈妈搞得崩溃,因此家里其他人也要多帮着带娃,让妈妈适当休息。
3、睡觉情况:
因为总想吃奶、生长痛不舒服,也会影响到宝宝睡眠,尤其是晚上,会频繁醒来,折腾得大人孩子都睡不好。
【京妈建议】:
这是正常的猛涨期表现,新手爸妈不用太担心,只是在经历一次生长小突破。
看到宝宝犯困就早点安排宝宝睡觉,睡前营造轻松的睡眠氛围,减少哭闹,还可以给宝宝穿着睡袋睡,会睡得更踏实些。
白天小睡时,若是感觉宝宝睡不踏实,妈妈可以陪在宝宝身边。
总之,经历猛涨期是宝宝正常的生长经历,家长在了解了猛涨期出现的时间段后,放松心情,耐心等待,正常照护宝宝即可,一般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少则2-3天,多则1周左右。
其实养娃说难也不难,因为宝宝发育有规律,在不同月龄会有不同的生长、喂养和护理特点,只要家长多学习些育儿知识,到时候大多能正确地应对,帮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