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多大会说话
其实宝宝出生时的哇哇大哭,代表他第一次进入开始“说话”表达清晰了。开始,他是用舌头、嘴唇、上颚和任何新长的牙齿来发出声音,头一两个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后,就能咿咿呀呀了。
4—5个月大的时候,宝宝可能偶尔会蹦出第一声“妈妈”或“爸爸”来,虽然肯定会让你无比激动,但他还没有真正把这些词和你们联系起来。这要到他大约1岁左右才能做到。
6—9个月宝宝的会说的话更多了。当他喃喃自语或发音时,听上去好像有意义了。这是因为他在使用跟你说话时类似的语调和语气了。给宝宝读书来鼓励他的牙牙学语。
12—17个月宝宝可以使用一两个词了,而且知道它们的含义。他甚至会练习变换声调,在提问题时,把语调升高,比如宝宝想要人抱的时候说:‘抱不?’。他渐渐地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在表达他的需要方面具备的强大力量。
1岁半—2岁的宝宝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个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词。在18—20个月之间,宝宝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更多。有的宝宝每一个半小时就能学会一个新词,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2岁半的宝宝开始会会开始使用“我”和“你”了。在两三岁之间,宝宝的词汇量会增加到300个词。他能把名词和动词连在一起,造出虽然简单但也完整的句子了。
到了3岁时,宝宝将能够持续地谈话,并根据谈话对象来调整语调、说话模式、用词等。
如何正确教宝宝学说话
尽早“对话”:不要等宝宝会说话了再和他对话,尽可能早甚至从一降生就可以和宝宝“对话”了,当然这个对话更多是以非语言进行的,比如用心地记录和分辨宝宝哭闹的类型(饿、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并予以相应的回应和满足。
此外,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宝宝的表达方式日趋丰富,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咿咿呀呀的声音,这时候模仿一下宝宝,它一定很开心。
使用“妈妈语”:生活中,对于呀呀学语的宝宝,妈妈(或其他家人)和宝宝说话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提高声调并采用夸张的语气说出或重复说出一些简短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所谓的“妈妈语”。
宝宝非常吃这一套,因为缓慢的语速、夸张的语气、高扬的声调和重复,是宝宝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学习语言。
做宝宝的“导游”:宝宝是这个世界的“新客人”,即便是对洗澡、吃饭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宝宝也莫名其妙,这时候需要我们做好宝宝的“导游”,比如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他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
自然、亲切的语言“导游”,对提高孩子语言能力非常有效,也很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成为“朗读者”:很多优秀家庭的实践证明,坚持给孩子朗读、多给孩子讲故事,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汉语而不是传统中的婴儿语,宝宝的语言能力可以发展到让人惊喜的程度。
教宝宝学说话注意事项
在有娃的日常生活中,想必每位爸妈每天都要做着重复的事情。那就是喂宝宝吃饭、换尿不湿、为宝贝提供生活照料的时候,又或是带着他外出时都会是和宝贝进行口头语言交流的最佳机会。当然,在教宝宝学说话的时候,一下这几点事项还是需要家长们注意。
1、不嫩经常用儿语
什么是儿语?简单地说就是指:不说不完整的话;如:吃饭说成吃饭饭等类似。因为长期用这样的语言和宝贝讲话,是会拖延宝贝过渡到说完整话的时间哦。
2、不要重复错误发音
在宝宝刚刚学说话的时候难免会存在发音不标准的现象;而在这时家长不能学宝宝的发育,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逐渐的宝宝的发音就会标准。
在有些家庭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保姆都可能会有各自的方言,对于语言环境复杂,和多语言并存的环境,会使处于模仿成人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扰,其结果就会导致宝宝说话比较晚。因此,在宝宝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长们最好是都说普通话,且避免环境语言过于混乱。
4、不能太着急
在宝宝学说话的这阶段,宝宝的任何有关于语言表达的事情都不能放过。如:宝宝指着奶瓶,家长会明白宝宝是要喝奶了,于是会马上把奶瓶给宝宝,这样就会使宝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其实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宝宝出来她想要什么,就算只说了一个字,家长也应该鼓励宝宝哦,因为这不是小的进步;而是他已经懂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宝宝言语迟缓的原因
言语迟缓的原因很多,通常影响孩子说话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
从生理上讲,如果孩子的听力本身有问题或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比如,孩子若出现舌系带过短、唇裂、腭裂等异常,就会出现发声气流走向失常和发声协调困难,影响发音;如果孩子有听力障碍,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如果孩子得了孤独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会说话。
不过,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
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于是变得不肯开口。